秋蘭紅关于红酸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www.pfb1.net/

在红木界,当黄花梨有价无货、紫檀产量颇低的情况下,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另一种高档材质——大红酸枝,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在此,将红酸枝的过去与现在梳理一番。由于红酸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故易产生歧义,有必要申明的是,本文作为一篇介绍红酸枝历史的文章,基于历史缘故,如不做特别明示,文中凡“红酸枝”,皆指交趾黄檀和巴里黄檀的概念。而红酸枝类的其余树种,因为使用历史较短,故不在此列。

缘 起

  

“酸枝”是广东、广西一带对红酸枝的习称,而在北方,“老红木”的称呼则更为人熟稔。年《红木》国标颁布后,红酸枝正式被确立为一类木材的统称,包括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奥氏黄檀、赛州黄檀、绒毛黄檀、中美州黄檀、微凹黄檀七个树种在内。至此,对于红酸枝称谓的规范终于尘埃落定。

  在《红木》国标未出台之前,放在历史的维度上,人们所称的“老红木”主要是指阔叶黄檀、巴里黄檀、交趾黄檀几种木材,其中,阔叶黄檀属于黑酸枝木,而晚清及民国直至今日仍在大量使用的奥氏黄檀则被称为“新红木”,以此作为常识上的区分。

  倘追溯红酸枝的使用史,明朝初年无疑是个重要的起点。有说法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国人与红酸枝结缘的开始。而这个开端与古典家具并无直接的关联。

  这种说法认为,郑和完成南下的归途中,因交易而来的货品相对较轻,为了保证船只平稳航行,便在途径东南亚等国时,砍伐了一些当地木材作为垫船所需,来给货船增加重量,回国后,这些木材被大量遗弃。部分百姓无意中尝试用这些木材制作家具,发现其中一些木材制作的家具牢靠而且美观,其中就包括红酸枝类木材。

  当然,在黄花梨“一木独大”的明代,红酸枝显然还是个不入流的新鲜品种,而用它制作家具更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有一些沿海地域会偶有使用它制作家具,那些家具也只是供日常使用,未进入可资探析的美学范畴。

  从尚有家具传世的元代开始,对于木材的使用便有着一条十分鲜明的历史脉络。元代的家具以柴木为主,这一点在时下的家具收藏领域,便有相当直观的感受。到了明代,经济贸易的发展促使国内甚至海外的信息与资源呈现良好的流通状态,针对家具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便是材质一下变得丰富起来,而黄花梨无疑是当时最受宠的木材。

  及至清代,紫檀逐渐取代了黄花梨成为权贵的挚爱,这背后,一方面由于黄花梨木材被大量砍伐,使得这一木材面临枯竭的状态,另一方面,统治阶层审美和心态的变化也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及至清中后期,日趋衰微的国力让紫檀进口变得力不从心,家具木材的使用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

  正如紫檀接棒黄花梨,此时,红酸枝乃至花梨木成为了制作家具的普及用材,而在称谓上,红酸枝便是彼时的“老红木”,花梨木则是熟悉不过的“草花梨”。

发 轫   

  “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古玩指南》中有关“红木”的两句记载。

  《古玩指南》成书于清末民初,而在此时,对于“紫檀、黄花梨、老红木乃宫廷三大贡木”一说也早已形成了共识。

  沿着这一思路,大量使用红酸枝且制品艺术水准较高的年代应当在清中期,尤其是乾隆四十年以后。这一时期,国力已有衰微之象,紫檀库存亦不充足,这样的契机下,红酸枝渐渐迎来了一个使用高峰。

  从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来看,乾隆二十年左右出现了用酸枝木制作宫廷家具的记载,只不过,那时的酸枝木原料还被称为“海梅木”,而用这种木材制作的家具被称为红木家具。

乾隆二十年四月造办处“油木作”记载:

“四月二十四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舒兴来说太监鄂鲁里传旨:宁寿宫寿堂现设自鸣钟一对,添配香几,钦此。于五月初三日为宁寿宫寿堂现设自鸣钟一对,添配红木香几,画得纸样一张,呈览奉旨,准样照做,钦此。”

乾隆二十四年五月“油木作”记:

“五月初四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舒兴来说太监常宁传旨,方壶胜境现供龛下添配红木供柜五件,垫墩八件,垫起,钦此。”

  从上述档案可以看出,此时酸枝木家具的制式还较为单一,主要用来制作香几,而紫檀,仍是这一时期宫廷家具的主导用材。

  乾隆四十年以后,酸枝木大量进入清代宫廷,仅乾隆四十三年,“海梅木”的旧存就达到了“三万八千零八十九斤十四两四钱”,新收海梅木“两千九百六十三斤”。而到了乾隆五十三年,旧存酸枝木增至“八万二千四百五十一斤二两四钱”,比起乾隆四十三年海梅木的数量总和增长了一倍。这批为数可观的酸枝木成为乾隆后期宫廷家具制作的重要原料。由于库存充足,以其制成的宫廷家具种类及数量极为丰富,包括红木香几、红木插屏、红木挂屏、红木桌屏、红木桌灯、红木壁灯等物。

  故宫传世的家具中,诸如“红木云龙纹架子床”等大型家具,其制作年代应该不早于乾隆后期。此床体量庞大,用料厚实,雕刻精美,拥有极为精湛的工艺和很高的艺术水准,也由此可见红酸枝在宫廷中的地位变化。

  清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对外贸易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掣肘,重新焕发出生机。借着地理优势,广东等地区成为红酸枝家具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渐形成气候。仅拿广州来说。广州市酸枝家具商店在清代时集中在濠畔街开设,其中大户有德昌泰、英泰祥、公泰等,制造的酸枝家具,较为名贵。清廷派有专员督造贡品,殿内有横厅,供官员休息。除此之外,也将家具供应给富有家庭。

  其后,西来初地陆续开设酸枝家具店三十余家,除了供应一般家庭外,还出口洋装套几、古玩柜架等。其中,顺昌泰、广盛隆、德昌较负盛名,发展到后来,这里的家具店足以与濠畔街分庭抗礼。

  这里生产的酸枝家具品类丰富,灯挂椅、太师椅、六角椅、茶几、长台、八仙台、书桌、橱柜、围屏等一应俱全,到了后来,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得家具更趋于创新和多样化,出现了雕花公座椅、单拼椅、贵妃床、旋转座椅、镶石花篮圆台等带有明显西洋风貌的家具。

  与紫檀、黄花梨相比,酸枝木可谓行“革新”风气之先的木材。而革新之内容,工艺与造型兼而有之,其中不得不提到东方家私公司。东方家私公司为顺昌泰店主唐晴波之子唐干周所创,其因感古式酸枝家具在实用上的不足,亦与当时世界潮流相去甚远,乃想法改良。

  工艺上,一反过去打磨上蜡之传统,采用油漆工艺;造型上,一改以往传统的长台、八仙台、太师椅等款式,采用西方沙发型式,以酸枝木制造新式沙发床椅家具、酸枝大床和西式立柜等。据后人回忆,“顾客一经试用,咸口称赞,众均购买,生意鼎盛。但此非有专利权之营业,于是,西来初地之家私店,首由华泰栈仿效,以后则家家均仿效经营,成为酸枝家具之大改革”。

民国以降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对于古典家具而言,时局的哗变骤停了家具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标杆的宫廷家具,再也无法通过政治的庇佑获得集中发展,就此被历史尘封。而以另一种形式传续下去的,是走入民间的家具制作。

  清朝覆灭后,原清宫造办处的匠师纷纷出宫自立门户,选材也变得更为多元,在黄花梨和紫檀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红酸枝就顺势成了规格很高的木头。而在酸枝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的广东、福建等地,就算现在,仍然莫不如是。

  市场化以后,酸枝家具的价格水涨船高。纵观当下红木家具市场,红酸枝家具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比而言,在性价比尚且合理的今天,红酸枝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红酸枝很可能会成为继黄花梨和紫檀后又一天价用材。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一种着眼于市场规律上的推演,而如果单就红酸枝的使用历史而言,这一木材的深厚底蕴就已足够值得我们留恋!

我们将与您分享每一刻精彩内容!

贵宾专线:-

商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nyecn.com/szmfl/18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