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包镶贴皮是清末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如杉木贴皮做成仿红木家具,或使用黄花梨、紫檀贴在一般的红木材料上,将桌椅面连拐弯处都包得很到位,天衣无缝,体现了当时匠人极高的工艺水平。随着红木家具的走热,红木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和减少,很多木材商开始想法设法谋取利益,在一些低档的家具表面贴上一层红木家具的皮,这样看着就像红木家具了。
一、看纹理找破绽
在贴皮的红木家具上,不会全部贴皮,一般是大边、抹头、线形复杂的部位使用真料。贴皮通常使在面芯板处,而且是正反两面贴皮,但是木材两面的纹理走向不可能完全对准一致。通过仔细分辨木纹,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破绽。
二、闻味来识别
家具贴皮,必然要使胶,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辨别。传统的贴皮工艺使用猪膘胶,因为贴皮时会起泡出皱,用猪膘胶,可以把空气赶出去,拿烙铁一熨就非常平了,而一般的化工胶做不到。识别猪膘胶,可以用手使劲摩擦,把表面磨热了,可闻到腥臭味。如果用一些化工胶替代猪鳔胶,磨擦后也能闻到化学气味。如果是上漆,闻味的方法就不灵了,不过可以闻背面,往往面芯板正面做漆而背面不做。
三、观面看烫蜡
贴皮家具不烫蜡,因为烫蜡会使贴皮的地方鼓起泡。一般就用蜡或核桃油薄薄擦一层,或上漆。
四、听声音区分
红木贴皮,不会使太好的木头,往往用密度较低的花梨、酸枝木(白酸枝、花枝)等。通过敲击时的声音可以区分,一般密度大的红木有堂音,即嗡声嗡气的回音,就像手机的和弦铃音,是一种悦耳的脆音;而密度低的红木,如花梨敲起来就仅仅是很脆的“啪啪”的声音。
五、抚摸触温度
用手摸家具的表面判断温度的变化,也是识别木材密度的一种方法。一般木材密度大传热就快,触摸的一瞬间会感觉比较凉;相比密度较小的木材传热慢,手感温度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