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今日中国红木家具市场之二紫檀木与黄花

北京的最好酒渣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6/8596231.html

今天继续“漫谈”中国红木家具市场的话题。不过,今天的话题说的是顶级红木:紫檀木和黄花梨。对于在“红木”这个特定范围内居于皇冠地位的紫檀木和黄花梨来说,今天来谈论“家具”,差不多已经是一个伪命题了,至少是已经没啥实际意义的了。为什么呢?众所周知,紫檀木早已是全球范围内禁止贸易的木材,且其产地仅仅限于印度南部一个极狭小的区域。印度国家对紫檀木保护力度之大,远甚于中国保护自己的极度濒危物种的。海南黄花梨的产地规模,似乎与印度紫檀木产地区域规模差不多,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没有可用木材林了,其存量木材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近十几年之内,凡有厂家声称可以批量定做海南黄花梨家具的(就像福建某大名鼎鼎的红木家具生产商那样),不是包皮(又叫“贴皮”)家具,就一定是偷天换日之作。就像今天苏作系(江浙地区)普通红木家具那样,基本上是大量采用外观、木色接近的廉价的进口硬木木材,去顶替某种红木木材来制作红木家具。

即使是越南黄花梨,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五年前在市场上还有可能买到真货的。不过,大多只能是用油性较差、底色浅黄的普通料制作。油性高、底色紫红、材质跟海黄不相上下的那种上等料越黄家具,在国内是买不到的(在越南偶尔可以碰到,但工艺水平太差)。当然,那个时候也已经有大量的“包皮”黄花梨家具了。现在,即使你出很高的价格,在国内仍然是很难买到越黄料家具的。即使看起来是“真货”,也基本上是包皮家具。所谓“包皮”家具,是福建人的发明,就是用其他木材为基本材料制作的家具,表面贴了一层薄薄的名贵木材,于是就当作这种名贵木材的家具来卖。因为制作水平很高,一般消费者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假来的。顺便说一下,大约包揽了中国木材交易市场大半壁江山的福建人是最具造假创意的了:现代红木家具的造假工艺,大多来自福建,比如包皮、描纹、胶磨、掺假、偷梁换柱、最大限度保留白皮等等。甚至近年才出现的人造阴沉金丝楠木,也是他们的重大发明。同时,把跟楠木毫不相干的黑心楠(实为木莲)说成是上等金丝楠木,骗得北方的那些专家学者和家具厂商团团转,也是他们的得意之作。大叶檀先生在福建仙游有一位好朋友,就是做高级红木工艺品的,他曾经提到,多年前,他的师父制造的一件做旧的黄花梨工艺品,被当作明末清初的古董,高价卖给了王世襄先生。连王世襄先生这样的大玩家都会上当,可见他们造假的功力有多深厚了。还有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是,今天中国社会上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进行诈骗的骗子,主力军就是福建人,其中的中坚力量则来自福建安溪。造假、诈骗,在福建似乎是一种被许多人崇尚的文化传统。作为全国最大侨乡之一的福建,又具有台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但福建的社会经济总量却远远低于江浙沪中任何一个省市,恐怕不能说跟这种诈骗文化传统没有关联。就好比黑龙江、云南、贵州、山西等省的贪腐文化传统一样,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这几个资源富集省份的长期发展滞后。现在,紫檀木、黄花梨这些顶级红木制作家具,只能是那些高级玩家、收藏家之间的非公开行为,跟红木家具市场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大多数顶级红木爱好者来说,谈论紫檀木、黄花梨工艺品才具有实际意义。然而不幸得很:根据大叶檀先生的观察,近几年国内紫檀木工艺品、海南黄花梨工艺品,几乎没有真货可寻。特别是前年以来,紫檀木工艺品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就在上个月,大叶檀先生去安徽宏村,在那个小村庄里,农家的摊点上也有不少“紫檀木”工艺品的。说句不大正经的话:就算把印度现存的紫檀木全部砍下来制作成工艺品,要想制作出今天中国市场紫檀木工艺品的十分之一,其材料也是远远不够的。综合有关信息判断,这些紫檀木工艺品的来源有南北两个方向,南边在福建,北边就是北京及其附近周边。近两年之内,大叶檀先生先后检验过4批进口紫檀木。货主也都能提供海关关文,注明树种是“小叶紫檀”或“檀香紫檀”的。但除了一批是混合了非洲红铁木豆等多种硬木的外,其余三批全是亚洲红豆木。后来听说在广西地区民间,红豆木本来就叫“紫檀木”的。当然,无论是红铁木豆还是红豆木,在外观上,跟紫檀木都比较酷似,甚至也都是能都沉水的。这对于众多从未见过真正紫檀木的人来说,分辨真伪,压根儿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作为常识,卢氏黑黄檀(就人们常说的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大叶紫檀,实为黑酸枝木的一种)、交趾黄檀黑料(即底色较深的那种料),其外表都类似紫檀木的。对于原本不熟悉紫檀木的普罗大众来说,只要挑选其中合适的材料来冒充紫檀木,人们是根本无从辨别真伪的。这些木材表面的牛毛纹跟紫檀木是一样的,人工制作金星文、牛毛文则是一件技术含量很低的事情。所以,卖家告诉你说他这个是金星紫檀或牛毛紫檀等等,你就信以为真的话,那只能怪你自己没见识、没经验了。前不久,大叶檀先生去云南瑞丽出差,在这个自来就基本没有红木家具或红木工艺品假货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紫檀木串珠、手把件等工艺品,要价也不菲,当然也大大低于紫檀木工艺品的正常价格。不过,它们无一例外的全是赝品。比如2.0规格的手串,一般是13颗珠子,那里要价-元不等。根据大叶檀先生掌握的紫檀木市场实际价格换算,制作13颗这样的紫檀木珠子,用材将在克左右,单纯材料钱就要-元的。而工艺品的制作成本和销售成本往往还要略高于家具,也就是说比原材料总价更高。大家可以想象,有这样总是赔本做生意的商家没有?在海黄工艺品方面,近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只是不像紫檀木工艺品那样铺天盖地而来。原材料越来越少,甚至被炒到1-2万元一斤,海黄的工艺品却并没有相应的涨价。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怀疑和思考吗?大叶檀先生接触的海黄工艺品较少,从照片上看到的许多“海南黄花梨”笔筒、摆件等,基本上都是用所谓大叶黄花梨或虎斑木制作的;而那些比海黄精品料更像海黄的手串珠子,虽然制作工艺水平很高,要价也高不可攀,因为不能把珠子剖开检验,加上市场上源源不绝的供应量,大叶檀先生始终不敢相信它材料的真实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方面,制作木材的降香味道并不难,但制作海黄工艺品上面的木纹还是有些技术含量的;另一方面,要找到用来顶替海黄的木材还真不容易呢。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有人用大叶黄花梨、虎斑木、非洲黄花梨(实为花梨木或亚花梨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据说一时之间局部还成就了一点小气候的。在福建、广西、越南,则主要使用奥氏黄檀中的一些材料来冒充黄花梨。不过,这些种冒充的木材,在内行人眼里还是不值一看的。还是那句话:其实大多数卖家并非故意蒙人,只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出售的工艺品是真是假,上家说是啥就是啥呗。再来说说所谓用越黄冒充海黄的事情。根据大叶檀先生的比较研究,越黄、海黄的的确确是同一个树种,虽然《红木》国标故意装糊涂不予确认。但客观上,越黄材料的等级差异极大。其最上等的材料跟海黄精品也不相上下,其较上等的材料也完全比得上海黄普通料的。不过,大多数越黄料都是浅黄底色、油性较差的,其木材综合品质较海黄普通料也要差一大截的。因为是同一种木材,越黄冒充海黄一说,大叶檀先生是不赞同的,只能怪你自己不具备分辨材质优劣的基本常识呀!就像红酸枝木的情形一样,不同材质等级之间相差也是很大的:较差的交趾黄檀木材,其木材综合素质远不如奥氏黄檀上品料的;而顶级的交趾黄檀材质,却跟紫檀木不相上下。据说在十来年前,北京有个家伙花万元买了一套黄花梨家具,当时万元大概比得上今天的万元吧。后来有人告诉他说那家具是越黄制作的。这位仁兄拿着某权威机构的鉴定证书,一纸诉状将卖家告上法庭,结果当然只能是不了了之。因为没有任何机构敢说越南黄花梨跟海南黄花梨不是相同树种,更没人敢断言越南黄花梨不是黄花梨的。只有那些既不认识木材、更没见过黄花梨树木的大专家、收藏家才敢在私下里这样说说,或者在外行人面前唾沫横飞地充权威,真要让他们到法庭去作证,他们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年7月3日于昆明滇池湖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nyecn.com/szmgn/18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