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枝木,隶豆科,黄檀属。由于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开始从南洋(东南亚一带)进口木材以替代,当时它有“紫榆”之称,因有酸香气,酸枝红木家具自爱广东多被称之为“酸枝”,因颜色大多为枣红色,长江以北多称之为“红木”或“老红木”,也就是现在的红酸枝木类。
酸枝家具因其特有的重量、硬度、木纹、色泽是比较容易与其他木质的家具区分的,只要行家告诉你这是酸枝家具,那就八九不离十可能是酸枝;难就难在如何识别新旧酸枝家具。要分辩出新旧酸枝家具最好能知道酸枝木的产地。
1、 看纹饰和雕工。
我国古代从明代到民国的几百年间硬木家具的纹饰繁多,内容无所不包,有经验的行家里手的确可从雕饰上判断年代。但要初学者在这么繁多的纹饰中短时间掌握断代的诀窍实非易事,只能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况且现在仿品的纹饰也越来越精细,有的电脑雕刻已足可乱真,使得凭纹饰断代越来越困难。在此笔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虽不能准确断代,却可以准确的判断家具的新旧-----验新老雕工:红木用医用酒清擦拭一般都能渗出红色,如是老家具因时间久远、木质老化和表面有包浆,用酒精擦一两次是擦不出颜色的;如是新家具或是老家具后加雕工,只要用酒精棉球在新刀口或新锯口上轻轻一擦红色会马上渗出,家具的新旧可立判。而且新雕工一般雕锋尖利,棱角分明,老雕工一般圆润老到,手感和视感都非常柔和。
2、 看使用痕迹。
老家具因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风化,表面总会留下特有的印记,如自然破损、磕碰划痕、木质颜色的变化等。而新红木家具无论怎么做旧,木质还是显得生硬,磨损痕迹不自然,没有老家具的那种老熟感。包浆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老家具的包浆,圆润光滑细腻;新家具的包浆是靠染色打磨,要不显不出包浆,要不包浆生硬,看上去总是有似是而非的感觉。腿足部老家具是自然的岁月侵蚀变得陈旧;而人工做旧的无论是用泥土掩埋还是用化学品腐蚀,都给人一种好木突然烂掉的感觉------也就是整条腿的木头都很结实很硬朗,到了足部突然有废烂的现象。
清代江藩《舟车闻见录》:“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一名‘酸枝’。”红酸枝木的木质仅次于檀香紫檀,优于鸡翅、花梨。目前还有清末、民国的酸枝红木家具的地方大都集中在上海、苏州、天津、福建、广东沿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