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椅起源于魏晋,在敦煌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到了五代时期,南唐画家王其翰《勘书图》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已和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
按形制和适用地域,官帽椅可分为主要用于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以及主要用于南方的南官帽椅。
明代以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崇尚理学,有一大批文人热衷于玩赏、收藏,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他们追求“简约、神逸”和“天然、幽雅”,对各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要求一丝不苟,但反对一味地雕琢和漆绘。官帽椅优雅简洁的造型十分符合这种思想,成了他们精神寄托的首选。
明代中后期,由于南洋高级木料源源不断地输入,使这种框架式造型的椅子有了雄厚的原料保证,最终使官帽椅成为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大气“北官”四出头官帽椅又被称为“北官”。其椅背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都有出头的造型,这种椅具得名于它的式样和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相似。
四出头官帽椅形成于宋元时期,其基本形制是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早期其搭脑、扶手、联帮棍均是直材,联帮棍上细下粗,鹅颈稍弯,后经过发展,产生了使用弯材的官帽椅。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款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装饰极简,仅靠板浮雕花纹一朵,由朵云双螭围合而成。构件细、弯度大,前后腿是一木连做,后腿直接延伸连在搭脑上,前腿支撑鹅脖,整个型造纤细柔婉。
明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典型的明式家具,造型简练,却法度严谨、比例适中。平淡中尽含机巧。工匠充分地运用造型语言,线条曲直相间,方圆嵌合。搭脑的处理,委婉柔和,不露线角,却体面分明;四出头的处理,干净利索,刚柔并济。同时充分运用了黄花梨硬润的木质,不静不喧的色调,生动隐现的纹理。这种设计构思将中国美学中动静相宜、刚柔并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诠释得尽致。
秀丽“南官”南方匠师称南官帽椅为“文椅”,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可以看作是改良版的四出头官帽椅,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朴素却极为考究,造型生动灵巧,清新别致。南官帽椅通常分为高背式和矮背式两类,后者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厘米,其中高背式者较为舒适。
其尺寸基本和四出头官帽椅一致,但背部搭脑被降至人的肩下部,同时扶手和椅背部两根立柱的榫头点上移了寸许,形成扶手后高前低之势,更适合于坐者双手的支放。
南官帽椅拐角圆润,流露出优雅圆润,采用“挖烟袋锅”式的榫卯制作工艺处理出平整、流畅的效果,正中靠背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常用厚材开出s形板,使坐姿更为舒适。
官帽椅沿袭明式家具的简洁,点、线、肌理、色彩构成了其造型审美的基本元素。直线曲线刚柔兼并,端庄大气又充满了灵动的气息,能够使空间环境渲染出从容祥和的宁静氛围。
以上部分图片搜集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删除!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找店面向友联为家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