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提出的“四个如何”的发展之问,即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保持特大型企业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从严治企,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二十大精神学习专题》陆续邀请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本期主题是“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石油工程公司
海洋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彭飞
当今世界,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是第一战略,全力打造特色专业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为集团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谋划部署,并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专门部署,为海洋工程公司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世界一流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建设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热的高频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还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列入到年我国发展的总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多次对科技创新作出部署安排。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是一以贯之地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二十大这次提出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
海洋工程公司是集团公司专业的海洋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肩负着为集团公司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支撑保障作用的使命,而海洋工程技术服务又具有高科技、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特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也是公司四大发展战略之首。我们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是第一战略,全力打造特色专业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为集团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二、加快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导行动。海洋工程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创新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为有效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公司科技创新新动能,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这三个基本问题,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推进完全项目制,加强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科研奖励约束机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组织建设。按照集团公司“一个整体、两个层次”的要求,持续建立“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协同合作、相互补充”的创新框架体系。制定了“完善配套滩浅海,储备发展中深水,巩固提升材料特色”的技术发展战略,统筹国家、集团公司、中油技服和公司的科研攻关计划,设立9个重点方向,共48个核心技术的科研框架,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海洋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增强海上油气及新能源服务保障能力。
推进完全项目制。按照公司“十四五”科技规划的8个项目,结合公司牵头承担的集团公司重点科研计划项目(课题),推进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完全项目制,赋予项目经理与项目组充分的自主权,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研发中的主导作用,规范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与各级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
加强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项目立项、关键技术方案、成果中试、成果验收和推广等关键环节设立门禁管理,及时把关、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提升科技项目的研发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采用国际通用的技术成熟度指标,对科技成果进行量化等级评价,准确把握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转化潜力与转化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优化科技经费管理,开展科技项目全成本预算、核算,提高科研经费效能。
健全科研奖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量化科技成果相关人员的贡献,根据项目参与人员经费支出情况和成果贡献大小,科学合理确定研发人员、工程人员、市场推广人员、管理人员的贡献,并进行量化确权,作为项目团队奖励分配的依据,透明、精准奖励对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效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差异化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前景好的科技成果进行重点扶植、重点打造,使其成为闯市场、塑品牌的技术利器。
三、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讲“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人才,既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更要有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
海洋工程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建立各类人才成长机制。持续深化科研单位“双序列”、生产单位“双通道”建设,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独立、畅通、稳定的职业发展晋升体系。通过竞聘上岗、权责落实、待遇保障、考核兑现等系列措施,精选一支在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方面取得良好应用的技术、管理专家队伍,打通高级技术人才向上发展通道。目前已选聘公司级首席专家9名、高级专家16名、专家14名。健全“生聚理用”机制,试点实施技能人才晋级“积分制”和员工培训“学分制”,积极储备关键岗位人才。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打造科研创新团队,提升创新创效动能。
锻造油气工程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工程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冯艳成
坚持自信自立、自立自强,切实把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点和方向,切实把握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握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关键。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就是要聚焦油气工程技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从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抓起,担纲领衔、加速突破。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当前,就工程技术研究院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打造能源与化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油气产业链链长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油气工程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奋力锻造油气工程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安排,坚持自信自立、自立自强,勇攀最高峰。
一是切实把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点和方向。结合工程院实际,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就是要聚焦油气工程技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从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抓起,担纲领衔、加速突破。一方面,要始终将“解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头等大事。举全院之力,主动“揭榜挂帅”国家和集团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联合外部优势力量,构建一体化攻坚团队,形成研发合力;设立“科研特区”,推行完全项目制管理,切实把研发要素配强用强落到实处;强化研发过程管理,“挂图作战”“挂牌督战”,确保项目研发踏线运行;强化研发质量管理,推行“技术清零、质量清零、管理清零”,确保项目成果能够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将强化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作为核心要事。统筹技术链、业务链和学科建设发展需求,布局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等技术攻关,在万米深层油气、非常规油气和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抢占国际科技与行业前沿制高点;整合基础研究优势力量,以“大部制式”架构运行,着力提升对国家和集团公司重大项目的承接能力;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在集团公司直属院所基础科学和战略储备研究基金的基础上,自筹资金设立院级课题,为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二是切实把握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工程院实际,落实“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的职责,增强历史主动性,切实发挥好国家工程中心的牵引和主体作用。一方面,要积聚钻完井工程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直属院所、钻探企业、高等院校等共建单位的特色技术优势,积极主动吸纳外部优势力量,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一体化联合攻关,搭建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创新联合体,构建钻完井技术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另一方面,要提升钻完井工程技术创新的条件平台。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实验室,加快技术验证型特殊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设,推进全面开放共享,提升支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硬核实力。强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入国际研发联盟,不断拓展研发的空间和国际影响力。
三是切实把握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关键。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结合工程院的实际,就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比较优势。一方面,要着力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立足自主培育,以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核心项目等为依托,建特区、放权力、保经费、促交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强化外部引进,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卡准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大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候鸟式合作等柔性引进机制,多举措拓展高端人才使用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青年骨干科技人才。组织青年科技人才进大项目,“揭榜挂帅”重大科研任务,积极破解重大现场难题,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脱颖而出;畅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打破“四唯”和论资排辈,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甘于坐冷板凳,勇于闯“无人区”,把论文写在井场上、写在钻台上、写在油气勘探开发和提质增效的主战场上。
总之,工程院打造油气工程技术创新高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就是要以保障能源安全为使命,主动扛起央企研发机构的责任担当,切实承载起我国油气工程技术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持久有力的科技支撑。
锚定“四个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
大庆炼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姜国骅
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完善政策机制、着力强化科技攻关、着力激活人力资源,努力为集团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集团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工作要求,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锚定“四个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踔厉奋发建设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
——强领导,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为创新发展提供战略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在“”发展思路中对创新驱动战略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在“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产研学融合发展,做好科技人才培养、新技术研究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化对生产经营促进作用”上积极作为,助力创新型企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流程精、产品精、质量精的炼油生产价值链和高端化、大型化、差异化的化工生产价值链,实现从“燃料型”向“化工产品和有机材料型”转变,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精品特色炼化企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活机制,着力完善政策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坚持系统观念主动创新,在政策机制、方式方法和引进合作等方面革新求变、持续发力,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突出制度机制创新,修订科技创新管理规定,解决“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破除一切束缚科技创新工作的观念和机制障碍,培育全员创新的良好环境。突出奖励激励创新,建立以创新、效益、贡献为核心的激励办法“大礼包”,鼓励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与推广等方面积极创新,提升科技人员的成就感、荣誉感、获得感,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突出模式方式创新,梳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坚持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来干,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聚内部资源,建立人力物力共享机制,健全实验室、中试及工业化试验配套条件,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
——秉特色,着力强化科技攻关,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坚持科技立企、技术先行,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四大特色业务”科技攻关,形成了更有竞争力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在精品炼油上,围绕增产丙烯,推进催化裂解(CTP)制低碳烯烃工业化试验。加快实施汽油国Ⅵ_B标准升级,超前研究页岩油加工技术及加工流程,稳步提升船燃产品产量。在高档润滑油基础油上,推进润滑油基础油的提档升级,食品级白油、专用油特种油的市场开发。加快橡胶防护蜡、食品级石蜡、相变蜡及其他特种蜡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石蜡产量,拓展石蜡牌号,最大化发挥大庆原油高含蜡资源优势。在油田化学品上,突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具有较好抗盐性、低分子量的新型驱油聚合物研究,加快压裂液聚合物、压驱用石油磺酸盐、乳液聚合物、新型调堵剂等新产品的开发,满足油田当前以及未来需求。在高品质聚丙烯上,着力开发管材料系列产品、流延膜系列产品和卫材、医用高端纤维专用料,瞄准国外高端产品,对标开发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育人才,着力激活人力资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工程思维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健全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以强大的人才优势支撑引领公司科技创新。在推进岗位序列改革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专业技术岗位序列制度改革,构建纵向发展顺畅、横向流动有序的人才成长通道。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规定,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在技术人才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分类分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齐全、优势共享、满足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体系,让技术骨干在科研攻关项目中承担更重任务、赋予更大自由、形成竞争氛围,鼓励技术水平过硬的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岗位转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动作用。在领军人才培育上下功夫,推进“人才+项目”培育模式,引导人才全过程深度参与合作项目和引进新项目,尽快培育出本土的科技领军人才。围绕主营业务领域组建专家委员会,分年度、聘期明确专家岗位工作任务,发挥其在项目论证、业务把关、决策咨询、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公司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组建一批专家领衔、骨干稳定、深耕专业、成果突出、保障到位的创新团队,形成科技人才集智倍增效应。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大庆炼化公司党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全力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努力为集团公司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作贡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