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红木家具展示”订阅
年,《中国周刊》发布了一篇关于红木采伐的深度报道,开篇导语是:
由于旺盛的需求,主要原产中国海南的降香黄檀原生树已在中国绝迹,商业意义上灭绝。说不定过几年,缅甸花梨和缅甸花枝就会像海南黄花梨一样,有价无市。
国内的红木价格,自--年一波大幅上涨行情之后,虽然在年、年年尾、年涨幅明显,但总体仍然属于不温不火。近几年,东南亚的中国木材贸易商和锯板厂老板,大多都对缅甸花梨的资源锐减感同身受---因为收购不到足够的木头,和经常性的禁令,近两年,在东南亚开设锯板及半成品加工的中国工厂,纷纷关停。一些大的业内知名木材商,也因为可收购到的料太少,风险又大,纷纷撤离东南亚。1、转产新木种厂商利润微薄,大量工厂纷纷开始转产竞争少、利润好的红木仿替用材。国标红木的原材料需求量因此锐减。据东阳红木木材市场的刺猬紫檀木材商估计:从高峰期到现在,东阳产地至少有家生产刺猬紫檀的红木厂转产其它木种,目前可能仅有三四百家仍在生产刺猬紫檀。2、人民币升值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强势,在西非的某些红木产地国,甚至五年翻了三倍,大大抵消了产地成本的上升。这一点在前期文章提过几次,在此不再重复。3、工厂向产地前移很多工厂开始在原材料产地国开办工厂,锯板、开规格料、套料,甚至生产半成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具直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压住了国内厂家的市场售价。以上三个因素,在近几年直接对冲了产地成本的上升,也掩盖了红木产地国资源锐减的现状。我们不确定以上三点在接下来能否进一步再强化发展下去,以持续形成对冲。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这些因素不能不断的强化下去--仅维持还不够,产地资源的状况必将显露无疑,其价格突破的速度或将出人意料。厚积薄发!编辑:红木家具展示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