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黄檀
在东南亚有3种酸枝分别指的就是交趾黄檀、巴里黄檀和奥氏黄檀,如果按照国家的标准它们都归为红酸枝木一类。交趾黄檀的生长轮不是很明显,有大红酸枝、泰国红酸枝等俗称,交趾黄檀颜色呈紫红色或者暗红色,它的生长周期比较漫长,树木成材大概需要年左右,在古代,交趾黄檀是宫廷专用木头之一。
资料介绍:
中文名:交趾黄檀拉丁学名:DalbergiacochinchinensisPierreexLaness另一拉丁学名:柬埔寨檀DalbergiacambodianaPierre。商品名:暹罗红木SiamRosewood、泰国红木ThaiRosewood、交趾红木CochinRosewood、老挝红木LaosRosewood。、火焰木Flamewood、克兰侬Kra-nhoung(柬埔寨)、帕永Payung(泰国)、特拉克Trac(越南)、帕栋考Padongkhao、麦卡侬MaiKaNhoung(老挝)。
俗称:大红酸枝、红枝、红酸枝、红木、老红木。科属名:属于豆科家族(Beanorpeafamily)黄檀属(Dalbergiaspp.亦称檀属)之树种。产地及分布:交趾黄檀生长于中南半岛北纬22°~10°的地区。遍布泰国各地(除最南部和西北部外)和柬埔寨的大多数地区。在老挝从上寮的琅勃拉邦省(Louangphrabang)到中寮的甘蒙(Khammouane)至下寮的沙湾拿吉省(Savannakhet)均有分布。在柬埔寨数量多,主要出产省份有:磅同(KampongThom)、柏威夏(PreǎhVihéar)、拉塔纳基里(Ratanakiri)、菩萨(Pūrsat)、暹粒(SiěmRéab)、蒙多基里(Modulkiri)、上丁(StoengTr?ng)、戈公(Ka?hKǒng)、桔井(Krachéh)。交趾黄檀在越南只有在南部的嘉莱—昆嵩省(GiaLai-KonTum)和广南—岘港省(QuangNam-DaNang)有一定数量,而在越南其他地区则非常少见。有的木材经营者和林科院木材专家声称在缅甸也发现有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红枝、红酸枝、红木、老红木。科属名:属于豆科家族(Beanorpeafamily)黄檀属(Dalbergiaspp.亦称檀属)之树种。产地及分布:交趾黄檀生长于中南半岛北纬22°~10°的地区。遍布泰国各地(除最南部和西北部外)和柬埔寨的大多数地区。在老挝从上寮的琅勃拉邦省(Louangphrabang)到中寮的甘蒙(Khammouane)至下寮的沙湾拿吉省(Savannakhet)均有分布。在柬埔寨数量多,主要出产省份有:磅同(KampongThom)、柏威夏(PreǎhVihéar)、拉塔纳基里(Ratanakiri)、菩萨(Pūrsat)、暹粒(SiěmRéab)、蒙多基里(Modulkiri)、上丁(StoengTr?ng)、戈公(Ka?hKǒng)、桔井(Krachéh)。交趾黄檀在越南只有在南部的嘉莱—昆嵩省(GiaLai-KonTum)和广南—岘港省(QuangNam-DaNang)有一定数量,而在越南其他地区则非常少见。木材特征:1、直观特征 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常带黑褐或栗褐色深条纹。管孔在肉眼下略见,含黑色树胶;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略少,2~13个/mm2。轴向薄壁组织颇明显,主为同心层式细线状(宽1~4细胞,与射线交叉局部略呈网状或梯状),稀翼状。木纤维壁甚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亦然;射线组织同形单列(较多或甚多)及多列(2列成对或2~3列)。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气干密度1.01~1.09g/cm3。2、微观特征 气味:红酸枝开锯时,木材散发一种辛香,闻之有酸辛味。 颜色:一般为赤红色或深红色,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暗红色。 木质:坚而重,结构细腻、油质重,可沉于水。 鬃眼:细、小而密。 纹理:木纹质朴美观,优雅清新,有深褐色或黑色直丝状条纹。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2~5个),偶见管孔团。木纤维壁甚厚。导管横切面呈卵圆形。轴向薄壁组织丰富,宽1~4细胞。木射线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高1~14细胞,单列射线较多,多列射线宽2~3列细胞。
材料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1~1.09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顺纹抗压强度为.87MPa,顺纹抗弯强度为.9MPa。加工性能好,刨面光洁。主要用作高级家具、桌子、椅子、凳子、装饰单板、工艺雕刻、乐器等。巴里黄檀
中文名:巴里黄檀拉丁名:Dalbergiabariensis.商品名:Asiaticrosewood、Neangnuon.
俗称:柬埔寨红酸枝、老挝红酸枝、紫酸枝、花枝等。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树木及分布:乔木,产柬埔寨、老挝等地。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心材新切面红褐色至栗褐色,常带深浅相间的黑褐或栗褐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管孔肉眼下略明显至明显,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管孔含深色树胶。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可见,丰富,主为带状及环管状。与射线相交呈网状结构明显。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放大镜下可见。无酸香气或微弱。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7~1.09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略均匀,纹理交错。加工略困难,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广泛,可做家具、工艺品、细木工,是红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奥氏黄檀
中文名:奥氏黄檀拉丁名:DalbergiaoliveriGamb.商品名:Burmatulipwood,chingchan,tamalan俗称:白枝、白酸枝、缅甸酸枝等。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产地:中南半岛,主产于缅甸和泰国、老挝。形态:管孔在肉眼下颇明显,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常含褐黄至红褐色树胶;数甚少至略少,l~11个/mm2。轴向薄壁组织数多,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傍管型,聚翼状及窄带状或细线状(宽1~8细胞,多数2~4细胞,常与射线交叉呈明显的网状)及星散聚合。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列),异形Ⅲ型倾向稀见。新切面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或至交错;气干密度1.00g/cm3。木材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黄白色,心材新切面浅红色至深红褐色,常带明显的黑色条纹。生长轮明显或略明显。管孔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单管孔,少量径列复管孔,大小不一。导管中常含黄褐至红褐树胶,轴向薄壁组织丰富,肉眼下明显、带状、翼状,与木射线交叉呈网状结构略明显。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波痕放大镜下明显。木刨花或木屑酒精浸出液呈红褐色。新切面或水浸湿木材具酸味。微观特征:散孔材,有半环孔材趋势,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2~4个)。导管横切面近卵圆形,导管中含有树胶或沉积物,导管分子迭生。单穿孔。木纤维壁较厚。薄壁组织主为同心层式细带状、聚翼状及星散状,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木射线迭生,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单列射线甚少,多列通常为2~3列,高4~9细胞,有异型Ⅲ型倾向。材性及用途:木材气干密度为1.00g/cm3;,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结构细,略均匀,纹理直或交错。加工略困难,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广泛,主要用作高级家具(红木家具)、工艺品雕刻、装饰单板、运动器材等。微凹黄檀
中文名:微凹黄檀拉丁名:Dalbergiaretusa商品名:Cocobollo俗称:南美大红酸枝等。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分布:主要生长在中美洲的墨西哥、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巴拿马。
木材特征:宏观特征:微凹黄檀的木材(可可波罗)是一种硬木,只会开采其心材。它们的心材呈橙色或红褐色,有深色不规则的纹理。不使用的边材呈奶黄色,与心材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在被砍伐后,心材是会变色的。可可波罗的表面及质感呈油性,可以重复处理及耐水,故会制作为手枪及刀的把手。它们非常坚硬、纹理纤细及密度高,而且容易处理,能够产生清澈的音调。它们表面可以打磨成有光泽的。其油性的材质并不适合使用胶水,且会阻碍一些油漆的干涸。微观特征: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新切面暗红褐、桔红褐至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略少,1~12个/mm2。轴向薄壁组织在放大镜下明显,主为离管型,星散聚合、细线状(多数宽1~数细胞,与木射线相交,局部网状可见)及聚翼状、环管束状。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新切面上桔红色);波痕不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新切面气味辛辣;结构细;纹理直或交错;气干密度0.98~1.22g/cm3。性能分析:形:微凹黄檀的直径多数为20—30厘米,少数能达到40—50厘米,木材中心少数有空洞。色:微凹黄檀木材刚刨切的时候呈黄红色,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变成的橙红色,并有深黑色条纹,类似于老挝红酸枝的黑筋。三个月后,木材的颜色基本稳定。香:微凹黄檀刨切时有比较浓的酸香味。密度:微凹黄檀木质坚硬、细腻,油性较大,密度为0.98—1.22g/cm3,与交趾黄檀(俗称老挝红酸枝)的密度相当。微凹黄檀既有老挝红酸枝坚硬、木质细腻的特点,更具有海南黄花梨材质的润滑感,加上自然柔美多变的深黑色条纹,如行云、如山峦、如鬼脸,更有韵味。刚刨切出来时,微凹黄檀为黄红色,带有较浓的酸香味。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变成美丽的橙红色。从资源情况来看。微凹黄檀主要分布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微凹黄檀的产地有巴拿马和尼加拉瓜两个地方。据木材商家实地考察情况反馈,目前微凹黄檀在当地的产量并不是很多,并且随着资源的逐渐开发,当地政府也开始逐渐限制微凹黄檀出口。货源的稀少也给微凹黄檀提供极大的市场升值空间。
塞州黄檀
中文名:赛州黄檀拉丁名:DalbergiacearensisDucke.商品名:Asiaticrosewood、Neangnuon.
俗称:柬埔寨红酸枝、老挝红酸枝、紫酸枝、花枝等。科属名:豆科、黄檀属、红酸枝木类。树木及分布:赛州黄檀分布区域在巴西联邦共和国东北部,具体的范围位于南纬5~15°,西经38~45°的地带。这个树种的主要产地在塞阿腊州(Ceará);其次是皮奥伊山区,包括伯南布哥(Pernambuco)和帕拉伊巴(Paraíba)两州的西部及皮奥伊州(Piauí)南部;再向南分布到巴伊亚州(Bahia)内地沿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延伸至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Gerais)北部。
赛州黄檀商用名是紫罗兰酸枝,是巴西产黄檀属珍贵树种,也是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王室家具的用材之一,故名国王木。最近,赛州黄檀已进入国内市场。该树种和其他多种热带美洲黄檀属树种的木材识别对于市场流通有着重要的意义。紫罗兰酸枝即赛州黄檀(DalbergiacearensisDucke),是南美洲大陆出产的多种黄檀属红木类树种之一。这种木材在国外的利用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国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比较新奇。
中美洲黄檀
中文名:中美洲黄檀拉丁名:DalbergiagranadilloPittier商品名:cocobolo俗称:柬埔寨红酸枝、老挝红酸枝、紫酸枝、花枝等。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木材特征:散孔材。生长轮明显。心材新切面暗红褐、桔红褐至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肉眼下可见至明显,含树胶;弦向直径最大μm,平均μm;数甚少至少1~5个/mm2。轴向薄壁组织在放大镜下明显,星散聚合、聚翼状、环管束状及窄带状或细线状(多数宽1细胞,与木射线相交局部网状略见)。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明显(新切面上桔红色);波痕不明显;射线组织同形单列,2列可见。新切面气味辛辣;结构细;纹理直或交错;气干密度O.98~1.22g/cm3。绒毛黄檀
种名:绒毛黄檀拉丁名:Dalbergiafulescensvar.tomentosaTndl.商品名:Braziliantulipwood.
科属类:蝶形花亚科,黄檀属,红酸枝木类。产地分布:热带南美洲,主产于巴西。
木材特征:宏观特征:木材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心材浅褐色至栗褐色;木材水浸湿后微具酸味。生长轮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可见,放大镜下明显;单管孔,很少数径列复管孔,偶见管孔团,部分管孔含树胶。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明显,环管状、翼状及轮界状、星散聚合状(不明显)。木射线放大镜下明显。波痕略见。胞间道缺如。 微观特征:导管横切面卵圆形,部分略具多角形轮廓: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2~6个,多为2~3个),管孔团偶见;散生;最大官径μrn(多数~μrn),平均μrna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系附物纹孔。单穿孔;导管与射线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轴向薄壁组织主为星散—聚合状、环管状、翼状及轮界状(宽1~2细胞);轴向薄壁组织串多为2细胞:分室含晶细胞常见,菱形晶体达8个或以上,纺锤薄壁细胞可见:迭生。木纤维壁厚至甚厚,部分纤维含树胶。木射线9~14根/mm;迭生。多列(很少单列〉射线宽2~3细胞,高5~9细胞。射线组织同形多列。部分射线细胞含树胶。晶体未见。胞间道缺如。木材性质:木材具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常直:结构细而匀;木材甚重(气干密度0.9~1.19/cm);强度高。木材锯、刨等加工不难,切面光滑。白癜风用药得了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