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领域有三驾马车,一是黄花梨,二是紫檀,第三个就是红木。
“红木”这个词,它只属于中国。
“老外”翻译不了这个词,因为“红木”这个词的背后,拖着一卡车的中国文化。
所以老外们进到红木店里很迷惑,为什么没有红颜色的木头,倒是一大堆的中国家具?不了解红木的中国人也迷惑,搞不懂“红木”到底是什么?
“红木”这个词用到今天,它的内涵与外延早已全然不同。
▲清红木错红铜银丝婴戏纹方桌
老红木是中国硬木家具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木材,它不仅材质好、油性大,颜色也喜庆,尤其是在价格上,可以说性价比最好,所以几乎适应各种层面的人群,赢得了普遍的喜爱。
▲清红木嵌螺钿牙石三层长方盒
▲清红木嵌瘿木白玉百宝箱
以致于一些硬木家具店干脆取名就叫“红木店”。但这时的“红木”就已经不再是木材的概念,而是家具的概念——用老红木做成的家具,甚至泛指了包括但不限于老红木所做的家具。
不过在当时那种时候,红木的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而是在年《红木》国家标准的出台后才发生转折。
▲《红木》
国标汇聚了33种硬木材料,但需要一个集合体的名字,由于南方、尤其是华东地区有许多以“红木”命名的硬木家具店这一基础,所以国标便将这些木头定名为“红木”。
也就在这时候,“红木”这一词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由专指老红木即大红酸枝这一种材料,变成了33种材料的统称。
▲五属八类三十三种(现已修订改为29种)
今天我们给“红木”的定义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红木:泛指《红木》国家标准中5属8类33个树种;
狭义的红木:历史上传统使用的老酸枝木。
而今天文章说的这个“红木”便是自清中期以后用于家具制作的“老红木”。
红木
红木从最初被郑和当做压船底的大料从东南亚运进中国,却因为“魏紫姚黄”的盛名,被皇家忽视,直到后两者一料难求,“红木”其木质之佳、材性之美才逐渐被重视。
▲清宫旧藏红木雕云龙纹宝座高cm,长cm,宽75cm
▲清乾隆御制酸枝玉璧拉绳纹铜包角条桌(一对)
清末,红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占有着较大的比例,与黄花梨、紫檀一起并称为宫廷“三大贡木”,其重要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清宫旧藏红木雕龙床高cm,长cm,宽cm
▲清晚期红木三多纹罗汉床高96cm,长cm,宽cm
明及清前期家具,红木制者有待考证,有些虽为明式,乃是清代中晚期仿制的。明和清前期的文献讲到红木的甚少,这也足以证明当时不大为人所知。
因此若有人拿一件四出头官帽椅说是明代红木制就,别管它看上去多么旧,基本都为后期仿制。
▲清红木四出头官帽椅
红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各岛,原有“紫榆”之名,在广东更通俗的名称为“酸枝”,而“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
《广东新语》有“紫檀一名紫榆”之说,即使当时紫檀有此别名,此后应成为红木的专称了。
江藩《舟车闻见录》明确讲到:
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一名“酸枝”。
道光时,高静亭著《正音撮要》也讲到:紫榆,即孙枝。
孙枝是酸枝的另一种写法而已。证之上面已录引的粤海关、浙还钞关的紫檀、紫榆不同税率,足以说明紫檀、紫榆是两种不同的硬木。
▲清宫造办处红木人物风扇钟高cm,底54cm见方
红木叶长椭圆形而尖,花五瓣,色白、微赭。年轮纹都是直丝状,鬃眼比紫檀大,颜色近似枣红色。
《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介绍红木说:
凡木之红色者均可谓之为红木。惟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
由于红木产量多,所以用红木制器物多取其最精美的部分,疵劣不材的决不使用。因此,红木制作的家具仍不失为上等家具。
▲清红木直棂五屏罗汉床
酸枝木
酸枝木大体分为两种:黑酸枝和红酸枝。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根据不同树种有的味道浓厚,有的则很微弱,故名酸枝。
▲清宫旧藏酸枝木嵌大理石罗汉床高cm,长cm,宽93cm
酸枝之名在广东一带流行较广,长江以北多称此木为“红木”。严格说来,红木之名既无科学性,也无学术性,它是一些人对各种木材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形成的笼统名称,属于外行语言。
▲酸枝官帽椅
对很多收藏者来说,谈到酸枝的第一反应就是红酸枝,红酸枝家具从明清时期就是富裕人家的首选,其颜色喜庆,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在中高端红木市场上一直备受欢迎。
红酸枝主要产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正宗的红酸枝,老挝的大红酸枝最好,越南的次之)。
▲大红酸枝纹理
红酸枝颜色大多为枣红色,纹理顺直,年轮纹多为直丝状,鬃眼较紫檀大。红酸枝的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年以上才能使用。
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红酸枝新切面,明显的黑色条纹
而红酸枝中的奥氏黄檀(白酸枝)近年来可称得上是红木市场上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备受时下人们的喜爱。
▲白酸枝如意云足架子床
白酸枝产于缅甸,俗称缅酸,与大红酸枝比较,白酸枝油性较小,硬度较高,颜色略浅。白酸枝木材稳定性高,材质细腻,这对于家具的制作和收藏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白酸枝木纹
黑酸枝多产于东南亚国家及东非和印尼等地,其颜色由紫红色至紫褐色和黑色,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
黑酸枝家具经过氧化、包浆后极像紫檀,在感官的区别上只是“像紫檀而无金丝,像黄花梨而无鬼脸”,有的黑酸枝有清晰的黑色纹理,如同群山重叠起伏,非常美观。
新老红木
▲清红木云蝠纹翘头案高cm,长.5cm,宽71cm
红木也有新、老之分。
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致密也较逊,有香气,但不及黄花梨芬郁。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现在还在大量进口。二者显然不是同一树种。
▲老红木翘头案局部
一些地区将红木分为新红木和老红木。实际上新老之分是一种约定俗成,并不一定是科学,但很实用。
所谓的老红木实指颜色较深、心材接近紫红色的黑酸枝与红酸枝,其主要品种有:
刀状黑黄檀、黑黄檀、阔叶黄檀、巴里黄檀和交趾黄檀。
▲交趾黄檀
清中期以后的红木家具使用,以称为老红木的阔叶黄檀、巴里黄檀、交趾黄檀为多,奥氏黄檀是晚清及民国直至今天仍在大量使用的所谓新红木,而称为黑酸枝的刀状黑黄檀、黑黄檀是极少使用的,在所能见到的古旧红木家具中几乎未能见到。
▲白酸枝(奥氏黄檀)香几
老红木十分容易与紫檀相混,手感虽不如紫檀温润如玉,但也十分细腻棕眼细长。由于老红木的比重较大,有的比紫檀还重。
而新红木是指产于缅甸、泰国、老挝之奥氏黄檀,广东将其称为白酸枝,有人也称黄酸枝。
▲白酸枝三弯腿香几
王世襄先生认为:
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现在还大量进口。
此种新红木确实蒙住了许多专家的眼睛,如果仔细观察其纹理、颜色,特别是手感粗糙,与老红木、黄花梨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交趾黄檀
▲交趾黄檀纹理
交趾黄檀又称“红枝”、“红酸枝”、“大红酸枝”、“红枝”、“老红木”。隶属于蝶形花科黄檀属,在“红木”国家标准(GB/T—《红木》)中归为红酸枝类。
交趾黄檀产于中南半岛,即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西部)和新加坡。
▲交趾黄檀树木活体
▲交趾黄檀树叶
由于柬埔寨的酸枝过度采伐,已经相当稀少,市场上很少流通。越南只有在南部的嘉莱一昆嵩(夹来一捆松)和广南的一岘港省有一定的数量,在其他地区非常少见,所以,越南的红酸枝产量更少。
泰国各地还有较多数量(除最南部和西北部外),但绝大多数还是老挝产的酸枝最多,所以,大家也自然的称交趾黄檀为“老挝大红酸枝”。
同时交趾黄檀的木材在出产地国家享有盛名。在柬埔寨被认为是“奢侈级---Luxury”木材,在越南、老挝则被称为“最高级别的木材---FirstClassprimetimber”。
从木材特征来看,交趾黄檀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常带黑褐或栗褐色深条纹,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气干密度1.01~1.09g/cm3。
▲交趾黄檀纹理
从材性及用途上来看,交趾黄檀具光泽、强度高、硬度大、耐腐蚀性强,抗虫性强,纹理通常直,结构细而均匀。在开锯时,木材散发出一种辛香,闻之有酸辛味。
▲交趾黄檀横切面和斜切面
据上世纪90年代广东木材学家林仰三先生考证“红木”一名,称“红木”其名在我国最早出现清代中期,而当时从东南亚国家进入我国沿海港口的“红木”主要是指交趾黄檀与巴里黄檀。
▲巴里黄檀(俗称“花枝”)
李英健、王小芳在《东南亚产三种红酸枝木考辩》中认为越南华侨郑怀德(~年)撰写的越南南方地方志《嘉定通志》中录:
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以归。
这里的红木应该指的就是交趾黄檀。
▲红木(交趾黄檀)圈椅
在相当长的时期,人们一直把交趾黄檀当作唯一的红木,一说红木就是指交趾黄檀,后来人们把红木范围扩大,交趾黄檀另称为“老红木”,至今还有很多人特别是在上海和江浙一带还把交趾黄檀习惯称为“老红木”的。
随着巴里黄檀和奥氏黄檀在市场上的大量出现和使用,交趾黄檀又称为“大红酸枝”。
结
交趾黄檀资源严重枯竭已经是客观事实,导致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消费市场。
目前不仅这种植物数量在大幅减少,泰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为此亦在长时期范围内付出了血的代价,很多护林员在执法过程中牺牲或者伤残。
而最终目的地国家中国的监管为此成为世界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