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艺术品班3月课程回顾深度解读青铜

  阳春三月天正暖,想要在这样的日子里有所获,有所得,那就不得不来我们交大艺术品班一探究竟了!和大家聊聊本月的艺术品班课程又有怎么样的惊喜?   近两年,《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播出加上各博物馆的花式宣传,人们开始对博物馆产生兴趣,而青铜器则是各大博物馆的重头戏,本月课程我们就邀请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文联主管《美术博览》副主编,苏州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与传播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王勇先生,带我们共同翻开历史长卷,领略中国青铜器与历代铜镜的魅力,深度感悟古器之美。

对于初入门的爱好者来说,青铜器究竟怎么看?

  3月的交大艺术品班课程第一天,王勇老师就将为我们答疑解惑。

课程主要内容

一、青铜器发展概况

1、夏王朝何以成为青铜时代的开端

2、商朝早中晚期青铜器所具有独特的造型、纹饰种类等

3、殷墟早期纹饰上出现的变化、以及中期器类及晚期器型的发展

4、西周早中晚期青铜器的礼制用途、纹饰特点以及相关重器盘点

5、春秋时期:形制及纹饰的创新

6、战国时期:流行足鼎与纹饰主题,素面青铜器为何大量出现

二、铭文鉴识

1、青铜器铭文古称种类;

2、从商代到秦汉时代的铭文及制成方式;

3、商周青铜器铭文书体。

认真听课的同学们

除了青铜器之外,铜镜为什么在近几年也备受   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课程中,铜镜的知识普及了哪些?

一、铜镜鉴赏的标准

1、铜镜的发展与演变

2、铜镜的纹饰在历史变革中发生的变化

3、铜镜鉴赏要点及艺术价值

4、什么样的铜镜最受欢迎,铜镜如何收纳保存

现场实物鉴赏

除了理论知识,课程还有什么精彩环节?

  除了一天半的精彩理论知识授课,周日下午还安排了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的参访实战环节,跟随王勇老师在边走边看中巩固所学鉴定知识,并用专业的眼光一睹古器风采。

两天的课程落下帷幕,同学们都有怎么样的评价?

W同学:

  以前只知道青铜器是带有神圣色彩的历史文物,这次听完课之后受益匪浅,老师的PPT内容准备的非常充分,大量的实物图片带我们仿佛走了穿越到过去,走了一圈历史,能够很系统的整理出器型、纹饰的特点,课程内容很实用,以后自己出去博物馆参访的时候就有谱了。

D同学:

  课程十分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周日下午还有上海博物馆的参访,以前自己去的时候最多只是粗粗领略青铜器馆,这次跟着老师一起走,真的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C同学:

  跟着朋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听课,结果只听了一上午就报名了。交大艺术品班的课程内容挺丰富的,除了青铜器之外,后面好像还安排了家具、书画、瓷器等等各种门类的课程,能够极大限度的了解艺术品各个门类的知识,而且师资也不错,都是大藏家或者是学院派的老师,如果时间可以的话,我希望一节课不落的参加!

Z同学:

  老师上课的精气好足,重点的地方也会反复强调,主要是大量图片让我们过目,感觉记忆非常深刻。班主任老师也很负责,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有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而且活动还挺多的,喜欢!

  3月课程落下帷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能再接再厉,理清理论知识的思路、多看多读多实战,带着思考,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当然,交大艺术品班4月的课程更加精彩,我们将邀请到古董家具收藏家蒋念慈先生一同前往兰溪,学习有关古董家具收藏的知识,了解黄花梨、大红酸枝、紫檀等鉴赏关键知识点,并上手实践,知行合一的进行学习。希望同学们预留好时间,准时参加课程哦!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

请不要犹豫的狂呼我们

[课程咨询]

杨老师

朱老师

或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申请试听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的戏剧情节

只有“有趣有料有价值”的教学课堂

若你还在大千世界犹疑不定

不妨就来这里安稳扎根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nyecn.com/szmys/1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