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药时代的序幕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火器

一欧洲早期的火器

火药在十字军东征末期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很快运用于军事。年,西班牙南部的穆斯林在与西班牙军队作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发射性火器“马达法”(类似原始火枪),并很快为欧洲所效仿。对马达法的仿制使得欧洲开始出现火药武器即火门枪(或称手持枪),当然,也有不少欧洲史学家认为,火药并非来自阿拉伯人,而是由欧洲自己的发明,在英国,法国,德意志都有此类传说,但年代久远,史料不足,无从稽考。火器传入欧洲后,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特别是同时期爆发的百年战争,极大地加速了火器的发展,年法国的里昂兵工厂已经能用硝石和硫磺制造火药,年法军使用火器击退了英军对奎斯洛城的进攻。最早的铸造火炮年出现于法国,年有第一次实战记录。最早的火枪在14世纪中叶出现,14世纪晚期开始运用于战场。英国方面,据文献记载,年,英军即已制造装备小型射石炮的战船,在同年的文献中,出现了火门枪,当年,英军在围攻法国阿尔夫尔时使用了火炮。史料记载,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卫队中,编制了6名炮手,6名炮兵,57名工兵。年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除使用著名的长弓手大败法军外,还使用了一种被称为bombard的火器,发挥了一定作用。据认为,是一种小型火炮,德意志方面,年,蒙古军队在西征过程中对匈牙利与波西米亚军队使用了爆炸性火器(利格尼茨会战),但作用有限,没有引起德意志各邦的重视,至14世纪中叶,德意志才开始使用火器,相比英法起步较晚。欧洲的火药尽管起步很晚,但是发展迅速。火炮,火枪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战术形式,尤其是步兵的作用。

14世纪的欧洲手炮

火药为何在欧洲发展迅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欧洲邦国林立,战争频繁,且彼此实力差距不大,需要新式武器方才能出奇制胜(对比同时期的明朝,由于主要面对蒙古和女真这种以部落形态的敌人,在国力与军力处于碾压地位,因此虽然使用火器,但对火器的技术革新并不热心),13世纪,伴随着商品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欧洲许多城市形成具规模的商业行会与手工作坊,商业的发展,使得火器商品化程度大大增加,在火药作坊,卖家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买家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可以因质量问题要求退款,即使是统治者国王也要按价付款,而不是强买强卖,对比同时期明朝的官营的火药作坊,工匠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底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时常还遭到监工和官僚的鞭打与虐待,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与之同时,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欧洲思想领域的进步,文艺复兴开始并蓬勃发展,文艺复兴的表现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体现在科技方面,对于力学,冶金学,化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使得欧洲火器自发地开始不断改良与进步,例如,在火药配方方面,年,法国所使用的火药配方为:硝石50%,硫磺25%,木炭25%,较为容易爆炸,属于爆炸性火器配方,经德意志化学家阿尔登等人的努力改良,到14世纪中期,这一比例变为66.7%,22.2%与11.1%,更为稳定,利于发射性火器使用。到15世纪,随着工艺进步,火药配方终于变为最理想的75:12:13.同时,火药开始颗粒化,取代原先的粉末,将原料放入锅中,加入液体后,干燥成饼状,用杵捣碎成细小的颗粒,就得到了颗粒火药,过程可能需要24个小时。相比粉末,颗粒火药更易于装填,威力也更大,燃烧更充分,使得子弹初速更大,运输起来也更为安全。颗粒火药的出现,使得火门枪射速,威力都大大提升。

中世纪的城市与行会

在中世纪晚期,军事制度的改变,也促使火药武器蓬勃发展,而非相反,虽然有“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这一经典说法,但实际上,在火药武器出现在欧洲之前,随着商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职业化军队与雇佣兵开始在欧洲出现,与传统封建军队相比,雇佣兵可以长时间作战(封建军队一年只有40天服役期)在英格兰,至迟在13世纪初,就有雇佣兵的出现,如《自由大宪章》中就有“和平恢复后,所有外国士兵、十字军、仆人、雇工应离开王国,他们带来的武器和战马,威胁着王国的和平。”雇佣大多来自外国,是以战斗为生的职业军队,与传统的封建军队相比,他们“拿钱办事”,一年四季都可以投入战斗(只要付得起钱),使用和调动非常方便,受到各国君主和大封建主的青睐。和务农相比,参军的收入很可观,在爱德华三世时代,一个普通步兵弓箭手的薪水是每天3便士,如果是骑马服役,则为6便士,(在中世纪英格兰,1便士大约折合白银1.3克,是一户城市小家庭一天的生活费),除此之外,从军还可以瓜分战利品和勒索赎金,这笔收入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很可能使自己成为平民中的佼佼者,甚至突破自己的阶层属性,凭借财富跻身小贵族阶层之中。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平民开始参加军队,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士,远程武器成为对抗骑士的不二法门,一个只是稍加训练的农民,使用火药或远程武器,在战场上,如果配合得当,可以毫不费力杀死骑士,因此,远程武器如长弓,弩,火器得到迅速发展,受到步兵的青睐。以上种种,都是欧洲火器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采用早期火器作战的雇佣兵

二火枪: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欧洲早期的火枪是火门枪。火门枪,也叫“手炮”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早期火门枪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其结构类似中国宋末元初的突火枪。发射时,将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入,然后再塞入诸如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接着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然而两个人使用一杆火门枪,显得很不方便。后来经过改进,可以一人使用。但是,火门枪威力巨大,其硝烟和巨响可以令没有经验的军队魂飞魄散。欧洲关于大量使用火门枪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年意大利佩鲁嘉镇购置的支火门枪,14世纪70-80年代,德意志出现了火器“坦能堡火门枪”(tannenbergerbuchsen),尽管只出土了一支实物,但根据同时期的文献与出土资料,证明这一类型火门枪是被当时所广泛使用的。到了15世纪,火门枪出现了枪托和药池,这种药池安装在枪管的侧面,甚至还装有一个带转轴的可开合的保护盖。让枪膛内的火药保持干燥。

火门枪

早期的火门枪可以分为木床式(groovedtype)和长杆式(socketedtype或称套管式后来演变为钩式或称蛇形杆火门枪),前者顾名思义,用一个木托支持火枪,非常类似小型火炮,著名的的手炮即属于此类,后者在枪管前部带有一个钩形件,用钩子在支撑火枪,通常架在城墙上或盾牌上,多为中小型火器,也有更大型的火枪,发射时,用支架将火枪架起来发射,随着工艺的发展,火门枪开始使用黑火药,枪管进一步增长,准星和照门开始出现在枪管上,并且还开始带有可以抵肩、抵胸或腋下夹持射击的枪托。已经可以提供给单兵使用。到14世纪末,管形火器传遍了整个欧洲。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特别是制硝工艺的进步),火药价格的下降,(14世纪中叶,火药的价格是毎磅10苏,(1苏大约为半磅即约4两银子同样重量的火药比银子还贵)到了14世纪80年代,火药的价格开始下降。15世纪20年代,法国生产的火药价格只有14世纪70年代的一半,平均每磅的价格是5苏;至15世纪晚期,其价格己不到一个世纪前20%)火门枪开始在欧洲普及,制作一门火门枪非常简单,许多铁匠稍加熟悉即可制作,从西欧的英格兰到东欧的波兰,随处都能见到火枪的身影。甚至连龙鸣也开始使用火器,年,在英格兰的亨特库姆庄园暴动中,40名暴动者就有人使用了火门枪。15世纪初,一个火门枪的重量大约在10到15千克之间,口径在20-30毫米左右。火门枪较为笨重,操纵不便,精确度不高,但在战场上如果运用良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久可以用于密集杀伤,甚至可以用来狙杀敌军,如百年战争期间,贞德麾下的让·勒·康涅就多次使用火门枪狙杀英军,使得英军人心惶惶。

火门枪

百年战争使用的火门枪

在14-15世纪的许多战争和军队中,都可以见到火门枪的身影,例如著名的胡斯党人,特别喜欢使用火门枪,年,胡斯战争爆发,在杰士卡的率领下,以龙鸣,手工业者与小商人等组成的胡斯党人开始起义反抗德意志贵族,杰士卡深知,胡斯党多是穷苦百姓,底层市民和龙鸣。要想对付武装到牙齿的骑士,非常困难,为此。杰士卡创造了一种著名的战术。这就是著名的胡斯车阵。胡斯军的战术单位是战车,每辆战车配备18—20人:2名射手(装备有火枪和炮)、4—8名弩手、2—4名链枷手(用龙鸣的链枷作战)、4名长矛手、2名盾牌手(战斗时用大盾牌掩护人和马)和2名驭手。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和到宿营地后联结战车。战车由车长指挥。战车编为十车队,由十车长指挥,数个十车队合编为1个“战车队”,亦配有指挥官。。胡斯党还有大量火炮。5辆战车配1门野炮,作战时,胡斯党采用各种各样的战车工事把战车(说是战车,其实就是农民用的大车稍加改装而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彼此联结起来。组成环形(如图所示)。火炮配置在战车之间,步骑兵配置在工事之内。战车掩护官兵免受那些下马作战的重装骑兵的袭击。当敌军骑兵冲锋时,胡斯军以战车抵挡骑兵,火枪兵和火炮兵在车内开火。如果敌人接近,车内胡斯军步兵就用连枷和长枪迎敌。如果敌军退却,阵内的骑兵就发动追击。在年的维克科山会战中,胡斯党占据高地,结成车营,使用火枪与弓箭,相继打退十字军骑士的数波冲锋,取得大胜。此后,胡斯党多次使用车营+火门枪的战术,大败十字军。胡斯党对于火门枪的运用,开启了欧洲广泛运用火门枪的先河。之后,各国纷纷效仿,奥斯曼帝国重视火器发展,奥斯曼军队中的苏丹亲兵广泛使用火门枪,成为当时欧洲火器装备率最高的军队。年的费拉拉战争中,米兰军队派出名火门枪手参战。年,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拥有至少名火门枪手,他的继任者,好人菲利普在年准备参与十字军对抗奥斯曼时,其准备的军队中也有-名火门枪手,在后来大胆查理与瑞士的勃艮第战争中,勃艮第军队与瑞士军队都使用数百火门枪手作战,同时期的玫瑰战争,火门枪手多次与长弓兵并肩作战(尽管作用比较有限),甚至在遥远的东欧,也有火门枪的运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年的乌格拉河中运用火门枪,大败金帐汗国军队。

胡斯战车

维克科山战役

到15世纪早期,欧洲火器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大高潮。为了使枪能够单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点火装置,用一根可以燃烧的“绳”代替红热的金属丝,并设计了击发机构,这就是在欧洲流行了约一个世纪的火绳枪。最早的火绳枪与火门枪的区别,只在于枪机的有无。火绳枪机的出现,是为了解放射手那只点火的手,好让射手能更专心地瞄准射击。起初的火绳枪机就是15世纪初出现的蛇杆装置,依靠一根安装在枪托上的S形活动金属杆,夹持火绳点火。之后的几十年,火绳枪机越来越完善,被添加上了扳机、簧片等部件。火绳枪的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干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分钟可发射2发子弹,长管枪最大射程大约米~米。到15世纪晚期,火绳枪开始在欧洲广泛运用,与火门枪相比,火绳枪改进了打火方式,各方面性能都大为改进,因此,在战场上更为广泛地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火门枪的淘汰,15世纪,欧洲处于火绳枪与火门枪的并用时代。这一时期“火绳枪的重量已减至10千克,口径22毫米,弹重50克,射程米。

欧洲对于火绳枪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16世纪初,有人发明了用机械力量打火的装置,很快地就被拿来装在枪上做为击发装置之用。这种打火装置的原理跟今日的zippo打火机类似,有一个铁制的转轮,使用弹簧驱动旋转,让有粗糙纹路的轮面跟一片黄铁矿石摩擦而产生火花。,簧轮枪不用火绳点火,因此在雨天和不良天气也可以使用,其效率大大提高,然而,簧轮枪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一般作为手枪使用,供骑兵使用,步兵较少装备,16世纪的主流火枪仍然是火绳枪。直至17世纪才被原来类似簧轮枪的燧发枪取代。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出现了大口径的重火绳枪,但这种枪在战场上使用时,必须用叉形支架撑起枪管,很不方便。法国出现了一种滑膛步枪(musket即穆什凯特),这一时期的滑膛步枪通常指的是枪管80倍于口径,枪管长度为—厘米,重达7—9公斤的枪支,从枪口到枪托的长度大约为—厘米。如果使用的是纯铅的子弹,子弹的重量为50—70克,其威力相较普通火绳枪要大得多。手枪出现在16世纪下半期,更为灵巧和容易掌握,可以单手设计。16世纪末,德国制成了转轮发火的遂发式手枪,其发射原理雷同于火绳枪和遂发。到此时,火枪方面,16世纪中叶的欧洲已全面领先亚洲,特别是明朝。

火绳枪

Musket

火绳枪在16世纪初的意大利战争的战场上大放异彩,通过密集长枪方阵与火枪手的配合(比较典型的是西班牙方阵),欧洲军队完成了一次飞跃性的革命,步兵开始飞速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开始主宰战场。密集长枪方阵与火枪手的配合的西班牙方阵及其改进型,也成为16世纪欧洲军队的典型阵型。年,西班牙方阵成为正式军事单位,西班牙方阵(tercio直译为三分之一,三一团,实际上该词与方阵一词相去甚远)主要由火枪手和长枪兵组成。大方阵主要由长矛兵组成,长矛兵与瑞士方阵类似,排成密集的3个横队,每队正面50-60人,纵深达16列、20列甚至30列,方阵的横纵人数比通常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甚至有复杂的公式和手册帮助军官进行计算,排兵布阵。手持火绳枪的士兵则组成小方阵置于大方阵的四个角落,笨重的野战炮兵则列于战线最前方。骑兵虽然装备了手枪,但作用已经大大下降。通常骑兵跑到敌军方阵前开枪射击、撤回、装填子弹后,再次前出射击,如此不断反复。这种大方阵宽度约米,纵深米,坚固且具有机动能力,能缓慢移动,既能抵御敌军骑兵冲击,也能以火枪、火炮不断杀伤敌军。如果敌军逼近,无论敌军从哪个方向过来,火枪手就退到长枪手后面,长枪手保护火枪手。(如图所示)

西班牙方阵示意图(四角为火枪手)

在意大利战争的战场上,交战的双方(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班牙方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3年的切尼奥拉会战中,面对占据优势的法国军队,西班牙军队在主帅贡萨洛的率领下,占据有利地形,他抢先占领了高地地区,背靠小镇构筑设防阵地。以一堵胸墙、拒马和前面的壕沟掩护自己,再依次部署大量的火绳枪手和弩手,最后是训练多时的长枪方阵。骑兵则分别位于后方与右翼待命。构成简易的西班牙方阵。击退法军连续三波的进攻,火枪打死法国统帅内穆尔公爵路易·达马热,歼灭法军四千多人,自身损失极为轻微,此战被认为是欧洲甚至世界历史上第一场火枪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年的帕维亚会战中,西班牙——神圣罗马联军的密集长枪方阵阻止了法国骑兵的冲锋,在长矛方阵的掩护下,火枪手的连绵火力击溃了法军中的瑞士步兵,最终,西班牙神罗联军大获全胜,生擒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使用重型火绳枪射击的火绳枪手

帕维亚会战

三火炮

火炮在欧洲的使用更早,也更为广泛,(因火炮的技术含量较火炮较低)原始火炮与重型火枪其实差别不大,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火炮的性能也越来越好。多数学者认为欧洲最早的火炮出现于14世纪20年代。当时的火炮炮管形状为花瓶状或壶状,与中国早期的火炮颇为相近,被欧洲称为“铁壶炮”欧洲火炮的设计思路很可能直接源自中国。这种火炮在实战中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多是打击敌军士气。根据《米里米特手稿》,这种早期火炮主要发射长箭或长矛,火炮使用的火药量也很低。法国舰队在年偷袭南安普顿的战斗中,似乎使用了一门铁壶炮,发射了48枚弩箭,但作用极为有限。百年战争早期的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为攻取法国北部港口加莱配备了至少十门火炮,同年的克雷西会战,英军似乎使用了火炮(存疑,即使使用了其作用也极为有限)年德国制造出铜锡合金火炮,射程可达数百米。年德国奥格斯堡的火炮射程已超过1步。这一时期,由于铸造工艺的不成熟,火炮通常体积较小,在年到年之间,伦敦塔的记录中提到了87门新型火炮,每一门也只分配到一磅的火药。最重的火炮的重量是在磅到磅之间,大多数火炮的重量是在磅到磅之间。

欧洲早期火炮

随着技术的发展,15世纪初期,火炮炮身已变为管状铸铁炮筒,炮弹则变成了石弹,这一时期的大型火炮通常称为射石炮(bombard)。射石炮炮筒很短,炮筒长度对炮弹直径之比(炮径比)在1-1.5之间。火药占据炮管底部向上60%的空间,石弹突出于炮管外面,与之前的火炮相比,由于炮身改为管状铸铁,并用铁箍固定,因此,体积大大增加,出土和资料记载的射石巨炮,有法乌尔·迈特巨炮,巴塞尔巨炮,罗独斯炮,威恩炮等,15世纪早期,大型射石火炮在欧洲市场上使用的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圣索沃地区的加农炮可以发射磅重的炮弹,在9年,勃艮第公爵菲利普购买了两门能够发射磅到磅炮弹的巨型炮。这两门大炮是铸铁炮,大约5米长,炮口直径大约为64厘米,可以发射在磅(公斤)以上的炮弹。15世纪由勃艮第转增苏格兰的一门巨炮,总长4米,炮膛口径50厘米,总重6吨,号称能够发射公斤的大石弹,射程可以达到2英里。巨型射石炮中,最著名的就是乌尔班巨炮,被奥斯曼大军用于攻打君士坦丁堡,该炮长达17英尺(约合5.18m),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cm,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mm),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磅(约公斤)。发射起来,声震天地,观者无不骇然,尽管如此,受铸造工艺影响,射石巨炮十分容易炸膛,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即在一次围攻战中,被炸膛的大炮炸死,乌尔班巨炮最终也不幸炸膛,使得设计师乌尔班当场殒命,射石炮的射速也非常慢,如乌尔班巨炮一个小时也发射不了几发。使得其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

乌尔班巨炮

苏格兰人使用的巨型射石炮

到了15世纪中期,火炮的炮管变长,并开始使用青铜炮管,铜因此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法王约翰一世甚至一度禁止对外出口铜。火药制作也有重大革新。粉末火药被颗粒火药取代,后者燃烧时间长,能令炮弹在炮筒里获得持续稳定的推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初速度。当时的火炮专家认为颗粒火药的威力是粉粒状的三倍。15世纪晚期,在欧洲开始使用铁弹取代石弹,使炮弹的威力有所提高。此外,火炮制造成本随着新的炼铁技术推广和火炮工匠技巧的提升逐渐降低。火炮开始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火炮出现了如下技术进步,一是炮管越来越长,这项改进使得炮弹初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得炮弹在炮膛中更为稳定,其次是装进炮弹(子弹)中的火药量加大。15世纪早期,炮弹中所填火药很少超过炮弹重量的15%。而到16世纪时,弹内火药装填量已经达到了弹壳重量的50—%,其可使得发射出的炮弹威力更大,在百年战争后期和勃艮第军队以及意大利战争中,火炮起到的作用十分明显。到了这时,火炮已完全取代投石机和重型投石机,成为攻城战中的利器,用于轰击城墙。对于火炮的研究,以德意志,法国最为迅速,而意大利,英格兰等由于种种原因(如惯常使用弓弩,铸炮材料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火炮发展较为落后。

15世纪晚期的火炮

奥尔良围攻战(注意英军使用的火炮)

在15世纪中叶,法国对于火炮的大规模使用,在百年战争中,因英军使用长弓兵加重装步兵相配合的英格兰战术体系,法国曾一度一败涂地,年,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法军开始展开反攻,与法军贵族骑士之前一味的盲冲盲干不同,贞德无论在攻城还是野战,都善于使用火炮轰击,然后骑兵一马当先发起冲锋。贞德创造的“骑兵+大炮”的战术,成为法军对抗英格兰战术的法宝。也为查理七世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贞德牺牲后,即位的查理七世继承贞德的战略思想,开始展开改革,查理七世组建了直属于王室的炮兵队,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炮兵部队。由让布罗率领。让布罗出身商人家庭,精通物理。化学,火炮技术。年,布罗兄弟向查理七世提供服务。让被任命为法军炮兵总管,年,让成为法军火炮部队的顶尖炮手。让在年也被任命为巴黎的接收者,年成为法国财务秘书,年成为拉罗歇尔市长。让布罗组建的炮兵部队,多次帮助法军围攻要塞。立下许多大功,在让布罗的领导下,法国炮兵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如在卡斯蒂永围攻战()中,让布罗布置门火炮攻城,同年的波尔多围攻战中,让布罗再次布置门火炮。火炮在百年战争后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年的福尔米尼会战,面对占据有利地形,摆开防御阵型的英军,让·布罗调来两门大炮,轰击英军,使得英军按捺不住,脱离有利地形,主动发起进攻,遭到法军骑士冲击,以步兵为主的英军突遭法军冲击,大败,法军乘势收复诺曼底,两年后,法军围攻英军在阿基坦的重镇卡斯蒂永,法军以炮兵专家让布罗为帅,发起反击,事先占据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布置多门火炮,还有大量的小型火炮、火门枪和新式的火绳枪进行掩护。英军发起反攻,在法军火炮,火枪的火力网下,损失惨重,终于溃败。可以说,法国能取得百年战争的胜利,火炮居功至伟。在同时期,由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所组建的“新军”和玫瑰战争中,火炮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如年的北安普顿会战,勃艮第战争中的格拉松,穆尔滕会战中,然而,由于早期火器性能有限,勃艮第军队又过于依赖火器,致使装备火器较多的勃艮第军队反而被以冷兵器为主的瑞士军队打败)

福尔米尼会战

卡斯蒂永会战

让·布罗

经过长期的实践,欧洲的火药工匠们在16世纪前期达成了共识:除了最小的和特殊种类的火炮外,通常火炮的流行样式应该是前装弹整铸炮;炮管与炮口径的比例应该比较高(从12:1到40:1);应该使用粒状火药来发射铁铸炮弹。14和15世纪出现的那种射石炮,此时应该大多改为了类似迫击炮的那种蹲式厚管炮。炮身更短,更厚,但重量却大大下降,这种炮炮身短而粗,发射量大,射角高,一开始以发射爆炸式的装药铁弹。16世纪中叶,在英格兰,出现了以整体铸造法打造的由铸铁打造的铸铁炮,相比普通的铸铁炮和青铜炮,成本更低,更为安全,且容易搬运,英国垄断这项技术长达数十年。根据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留下的文件显示,此时的火炮,大致可以分为主炮(加农炮),重炮(通常用于攻城),蛇炮(其改进型称为蜥炮其口径较小,炮身较长,形似长蛇,故而得名),臼炮(口径短身短),鹰炮(小型火炮后流传至中国,经过改进,成为著名的佛郎机炮)等,也有别出心裁的将多个铁炮管紧密排成一列,发射密集小型炮弹的管炮。也称风琴管炮(ribauldequin),其外形;类似手推车,用于杀伤密集人员,但因使用不便,效果类似后世的机枪,但其装填较慢,射程较近,因而使用不多,仅在14世纪由葡萄牙,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在年的一份文献中,英王爱德华三世命大臣准备至少门管炮,便于在对法国的战争中使用,但甚为可惜的是,风琴管炮在百年战争的战场上基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年的佛兰德斯战争中,叛军也使用了多门风琴炮,击败了佛兰德斯伯爵,管炮至迟到16世纪即已消失。为火枪所取代。16世纪初,火炮的的有效射程大约在码到码之间,而最大的射程,对于重型火炮而言,可以达到3.5到4公里,而轻型火炮可以达到2.5公里。

安装鹰炮的葡萄牙战船

葡萄牙鹰炮

由鹰炮发展而来的佛郎机

蛇炮

英格兰内战时期使用的臼炮“咆哮梅格”

勃艮第组建的火器部队(图示为风琴管炮)

16世纪火炮最重要的改进是野战炮的出现,以往,火炮因较为笨重,搬运不便,是被简单的倾斜放置在炮架炮车或炮梁上,炮手只能依靠在火炮和炮架之间打入楔子,或将炮身安置在炮架上来控制火炮的后坐。在大部分关于火炮的绘画中,炮身都是被钉在下方木质炮架上的固定环固定起来。此种炮架不仅搬运不便,而且非常容易散架,因此,火炮往往只在长时间的城市攻防战中运用,用于野战的火炮较少。但到了15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将火炮大规模运用于野战的尝试,其中两项最重要的发明是炮耳与炮架车,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改进火炮的形式构造,将炮耳安装于炮筒上,将其安于炮架上发射时便可通过控制炮耳达到调整火炮的射角与仰角的目的。同样是马克西米利安,创造了车轮式炮架,炮耳与炮筒铸成一体时,直接安装在车轮炮架的支撑座上,便于火炮机动,这一改进迅速为法国和西欧国家所学习,接受,年,法王查理八世悍然发动对意大利的入侵,史称意大利战争,在意大利战争的战场上,依靠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军队——宪兵骑士,瑞士步兵,及火炮,法军一路所向无敌,年的福尔诺沃会战,法王查理八世率先对火炮进行了改进,制造了大量轻便灵活而适于随军机动的小口径火炮,又配备了炮车,因而大大增强了火炮在战场上的机动性。轻便的小口径火炮甚至可以同骑兵一起骑兵,而不至于落后掉队。反观意大利军队的火炮笨重不堪,机动不灵,作战开始后,法军万炮齐发,在一小时内发射的炮弹甚至超过意大利军队一天的发射量。大败意大利军队,在日后意大利战争的战场上,法军亦多次使用火炮特别是攻城炮,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胜利。法军对火炮的使用,使得许多工程师开始思考对堡垒要塞的改进,以期抵挡炮击,这方面,最著名的即位意大利式防御要塞,与传统城堡或要塞相比,意大利式防御体系将城墙加厚,变矮,利于抵挡火炮轰击,也利于放置火炮,具有一定斜度的胸墙来防御炮弹造成的附加损伤。同时,增加圆堡,十字堡,火枪射击孔等,且新的城墙也放弃了之前的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而是改用了夯土。因为松软的夯土比石头,能更好的吸收炮弹的能量。在此基础上,棱堡开始被欧洲广泛运用,棱堡区别于传统的方形或圆形城堡,呈凹多边形,棱堡体系的精髓就在于各堡之间可以相互掩护采用侧射炮火攻击敌军,没有射击死角。棱堡的出现,使得城市攻防战的形态得以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围攻战特别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修筑的棱堡,往往令攻城者束手无策,达到几百人击退数万大军的功效,年的罗德岛围攻战,年的马耳他围攻战中,防守一方修筑的新式城堡。都取得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轮式炮架

福尔诺沃会战

棱堡

16世纪的野战炮

舰炮最早在14世纪末就已使用,到了16世纪,舰载火炮得以广泛使用,通常装备加农炮,例如,年由英王亨利七世亲自督造的“摄政者”号,排水量吨,装备71门舰炮,年与法舰哥德利尔号同归于尽,年,英军制造的“上帝的亨利号”,排水量1吨,火炮百余门,“玛丽玫瑰号”,排水量吨,火炮百余门,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之一,其中英军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16世纪末传至中国,被改进后,成为著名的“红衣大炮”,在明末清初的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至16世纪,欧洲火炮水平业已全面超越亚洲,“船坚炮利”为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充当利爪。也开启风帆战舰时代的序幕。

玛丽玫瑰号模型

四火器对欧洲的影响

火器的使用,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执行严格的流程,由于单个火器威力不足,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绝非骑士一样单打独斗,徒逞蛮勇,因此,火器的大规模运用,使得西欧军队的集团化,组织度大为增强,开始向近代军队迈进,军队不再是骑士及其扈从,而是呈营连排的大规模方阵,整齐划一,训练有素,这一军事变革在欧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与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的“组织化”“集团化”思考。为了改进武器,提高火器质量,欧洲统治者想方设法,聘用科学家,化学家研制新式武器,工程师的作用日益重要,反过来,亦推动了化学,冶金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同时,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得火药的需求暴增,受火药革命刺激最为明显的行业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冶金和采煤业,造船业。在这一时期,欧洲军工业、冶金业和采煤业的中心往往是重叠的。由此,诞生了许多工业中心城市,反过来促进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影响是很多亚洲国家所不具备的,他们只是单纯使用,仿制欧洲火器,并未进行军队结构,军队组织上的变革,致使欧洲,亚洲之间的军事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欧洲近代产生军事革命而不是在亚洲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世界火器史》王兆春

《中国火器史》王兆春

《中世纪晚期欧洲军事领域内的军事革命》张扬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英)查尔斯·欧曼

《战争改变历史:1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与历史进程》(美)马克斯·布特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芝兰学社绮罗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nyecn.com/szmys/20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