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常用木料探究下

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到明代中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其突出特点是使用了黄花梨木、紫檀木、铁梨木、酸枝木、楠木、鸡翅木、影木、乌木、黄杨木和榉木、樟木、榆木等优质木材,这些木材各具不同的色彩和纹理,并且材质坚硬,木性稳定,用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复杂的桦卵,还可以雕刻出各式各样的线条和装饰花纹。这个我们就分两个部分来大体说明下;

影木

影木,亦称“瘦木”,其木理多节,缩蹙成山水人物鸟兽的花纹,有的木纹结成小细葡萄纹及基叶之状,名曰“满架葡萄”。影木并非指某一特定树种,而是泛指树木生病后所生的瘦瘤,即树干上长出的瘦瘤。常见影木有:楠木影、桦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楠木影又称“骨柏楠”或“豆柏楠”,明时以西蜀马湖府所产最多,纹理纵横不直,有的带有山水人物花纹。桦木影产于辽东,木质不贵,唯其树多生瘦瘤,俗谓之桦木包。取之沿横断面锯开,花纹奇丽,多用其制作桌面、柜门等。还有一种取自树木根部的影木,俗名树挖痞,用锯破成薄片,花纹与树干上的瘦瘤无异。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时听到老师傅们把各种影木称为“桦木根儿”“楠木根儿”的。可见影木有的取自树木根部,有的取自树木干部的瘦瘤,但不论根部也好,瘦瘤也好,它们的纹理特征都大体相似。据传瘦木分南瘦、北瘦。南瘦多枫树瘦,北瘦多榆木瘦。南瘦花纹秀丽,北瘦则取其大而多。北瘦除榆木瘦外还有柳木瘦,这种瘦木有纹而坚硬,多用其做马鞍轿子。有的大料开成板材,也多做桌面、柜门的板心,四边镶安木框,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影木家具。

明式花架镶楠木瘿子木

乌木

乌木又有“乌文木”“乌龙木”、黑檀等别名。

为常绿乔木,产于中国的云南、海南、南番等地区,其叶长圆形,略平滑,开淡黄色花,其木坚实如铁,略似紫檀,老者纯黑色,光亮如漆,然无大料,产量极少。常见的乌木家具,桌面板心为花梨木,周围以乌木攒框,腿足和牙板也常用其他木料代替,这便是所谓的乌木家具。

乌木是黑色木材的总称,并不单指某一树种,乌木还有“角乌”“茶乌”之名,其色纯黑,甚脆,质坚实,入水则沉。其他类似乌木的还很多,有的沉于水,有的入水不沉。

清早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黄杨木

黄杨木为常绿灌木,四季不凋,叶初生似槐,不花不实,其木生长缓慢,据传每岁只长一寸,不溢分毫,每到润年反缩一寸。宋代苏东坡有“园中草木春无数,惟有黄杨厄润年”的诗句。据说有人作过测试,得出结论是并非缩减,只是不长而已。黄杨木树小而肌理坚细,因其难长;故无大料,常用其制作木梳及用于刻印,用于家具则多作镶嵌材料,未见有用其制作整件家具的。黄杨木不但木质坚细,色彩亦极其艳丽,有的颜色呈蛋黄色,如果将其雕刻成各式饰件镶嵌在紫檀等深色家具上,形成强烈反差,互相衬托,美观异常。

清早期黄花梨插肩榫佛座

榉木

榉木又作“据木”“惧木”,又称“灵寿木”,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区。属榆科,落叶乔木,树高数丈,树皮坚硬,呈灰褐色,有粗皱纹,老木树皮似鳞片而剥落。叶互生,为披针形或长卵形而带尖,边缘有锯齿。春天开淡黄色小花,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稍呈三角形。其木纹理秀美而有光泽,材质亦较坚硬,可供建筑及器物用材。榉木多见于南方,北方无此树种,常称此木为南榆。由于其纹理色彩与花梨木相似,故在传世家具中,用榉木制作的家具在造型和制作手法上,多仿明式花梨家具的风格,在传统家具中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榉木翘头案,明

樟木

樟木为常绿乔木。树高常近20米,胸径可供数人合抱。小叶似楠而尖,背有黄毛或赤毛,四季不凋,夏日开花结子。树皮黄褐色,心材红褐色,边材灰褐色,纹理细腻,花纹精美,且不易变形,可用于雕刻。其突出特点是有浓烈的香气,可以驱避蚊虫,故人们常用其制作箱、厘、柜等存贮用具。

早期樟木箱子

榆木

榆木属落叶乔木,喜生寒地,分布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广大地区。高者10余丈,皮为深褐色,鳞状,叶小为桐圆形,缘有锯齿。三四月开细花,果实扁圆,带膜质栩,俗谓“榆英”或“榆钱”,可以食用,其木纹理直,结构粗,材质略坚重,适用于制作各式家具,北方广大地区使用较普遍。

清早期榆木独板围子罗汉床

桦木

桦木属落叶乔木,中国东北及西北地区均有生长。树高三四丈,皮白色而多层,极易剥离。叶卵形互生,长柄。花色褐而带黄,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雄花长而不垂,雌花结实,长圆形。桦木有白桦和枫桦两种。白桦呈黄白色,枫桦呈淡红褐色,木质略比白桦重。总而言之,桦木木质略重且硬,易加工,切削面光滑,适用于雕刻和制作各式家具。

桦木圭式案,清乾隆

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nyecn.com/szmyy/21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